凍損現象是生物樣本在低溫儲存過程中常見的一個問題,尤其在液氮罐中存儲時,由于溫度驟降和低溫條件的長期影響,樣本細胞和組織容易發生破裂或結構損壞。為避免這種凍損,關鍵是控制降溫和保存溫度的精確度,同時確保正確的樣本處理方法。在液氮罐中存儲時,通過采取一系列科學方法來緩解或防止凍損,能夠顯著提高樣本的存活率和功能。
1. 控制降溫速率
生物樣本的凍損多發生在降溫過快的情況下。當溫度變化太急劇時,細胞內外的冰晶容易形成并造成結構性損傷。理想的降溫速率應當是緩慢而穩定的。根據不同類型的生物樣本,降溫速率應該控制在每分鐘1°C到5°C之間。例如,對于人類胚胎和卵子,其降溫速率應當在2°C/min到4°C/min之間。而對于細胞和組織樣本,降溫速率可以稍微放寬至每分鐘1°C到3°C。通過使用程序化的降溫設備,可以精確地控制這個過程,避免快速冷凍造成的不均勻冰晶形成。
2. 使用冷凍保護劑
冷凍保護劑(Cryoprotectants)是一類能夠減少冰晶形成并保護細胞膜和結構的化學物質。常見的冷凍保護劑包括二甲基亞砜(DMSO)、甘油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DMSO是最廣泛使用的冷凍保護劑,能夠通過降低細胞水分的冰點來減少冰晶對細胞的損害。DMSO的濃度通常設定在10%至15%之間,但具體的濃度應根據樣本類型和其對冷凍保護劑的耐受性進行調整。對于組織樣本,可以使用更高濃度的甘油或PVP,這些物質在滲透性和穩定性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
除了常規冷凍保護劑外,一些新型冷凍保護劑也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突破。這些新型物質能夠在不損害細胞功能的前提下更有效地抑制冰晶的形成,提高生物樣本的存活率。
3. 控制液氮罐的溫度和儲存環境
液氮罐的使用溫度和儲存環境也直接影響樣本的凍損情況。液氮的溫度通常維持在-196°C左右,確保樣本可以長時間保持低溫。然而,液氮罐內部的溫度波動可能會對樣本造成影響。為防止溫度的驟變,液氮罐應定期檢查,確保液氮的充足,避免液氮過度蒸發導致的溫度波動。
在液氮罐中,樣本的存儲位置也需要合理安排。不同液氮罐設計的存儲區域溫度分布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選擇一個溫度最為穩定的區域來放置樣本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液氮罐的頂部區域溫度較高,而底部區域則溫度較低。應盡量避免將樣本存放在靠近液氮罐口的地方,以免受到液氮蒸氣的影響。最好選擇罐體內部的中層或底層區域。
4. 管理冷凍存儲過程中的溫度監控
為確保樣本在整個存儲過程中免受溫度波動的影響,安裝溫度監控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實時監控液氮罐的溫度,能夠及時發現溫度波動,并采取補救措施。常見的溫度監控系統包括無線溫度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記錄溫度數據并將信息實時傳輸到遠程監控平臺,提供24小時溫度數據監控。
在一些高標準的生物存儲實驗室,可能還會安裝溫度報警系統。該系統可在溫度超過預設范圍時自動發出警報,便于工作人員及時調整溫度,避免凍損現象的發生。
5. 確保樣本的包裝與隔離
樣本在進入液氮罐前的包裝方法同樣至關重要。對于液氮罐中的生物樣本,包裝需要特別注意防潮、防止污染以及保持樣本穩定。常見的包裝材料包括塑料袋、鋁箔包裝和密封管等,能夠有效隔絕水分,防止液氮在存儲過程中進入包裝物內引發冰晶損傷。
為了確保樣本的長久穩定保存,在放入液氮罐時,需要確保樣本彼此之間有足夠的間隙。這有助于液氮氣體流動,從而確保每個樣本均能夠快速且均勻地降溫。
6. 定期檢查和替換液氮
液氮在存儲過程中逐漸蒸發,因此需要定期檢查液氮罐的液位。缺乏足夠液氮的罐體將無法保持所需的低溫,可能會導致溫度波動并增加凍損的風險。一般來說,液氮罐每月應進行一次液氮更換,確保其始終保持充足的液氮供應。
需要注意的是,液氮罐的清潔和維護也同樣重要。罐體內的任何雜質都可能對樣本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因此要定期對罐體進行清潔并確保無污染物殘留。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物液氮罐中存儲樣本的凍損現象,從而為長期儲存和后續研究提供可靠保障。